中新经纬12月26日电 (丁丹)近日,西南证券、国元证券、财达证券等8家券商均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复函股市如何做杠杆,公司自营业务可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据中新经纬统计,目前共有16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获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换言之,随着最新8家券商的加入,具备相关业务资质的券商扩容了一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碳排放权交易资格获批,会给相应券商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有助于提升其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等。
已有16家券商资质获批
12月24日下午至晚间,国元证券、财达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广发证券、长城证券先后公告碳排放权交易资格获批,次日下午西南证券也进行了相关公告。
公告中,这8家资格获批的券商均作出类似承诺,即会按照有关规定及中国证监会复函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目标,合规、审慎开展业务,将相关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建立健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公开资料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2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426.53亿元。
田利辉介绍,券商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角色定位是信息和服务中介、交易中介、融资者和产品提供方。在他看来,作为连接买方和卖方的信息桥梁,券商既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最新的市场价格、政策法规解读以及相关的咨询服务,也可以直接参与到碳排放权的现货交易当中,充当买卖双方之间的对手盘,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碳配额回购、碳质押等方式,帮助实体企业拓宽低碳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国元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进一步称,获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业务,将显著提升该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该负责人同时指出,随着全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元证券将以此业务资格为依托,进一步积极探索碳配额交易、碳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等方式,丰富业务种类,提升综合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招商证券相关人士称,参与相关交易有助于该公司积累碳排放权自营业务的相关经验,“有助于学习和探索实体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提升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加上上述8家券商,截至目前,共有16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获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去年2月,中信建投、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华宝证券均公告了相关内容,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分别在2014年、2015年获得这一资格。国泰君安董事长朱健在今年6月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曾透露,截至5月底,国泰君安累计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成交量超过8000万吨。
专家:可积极开展各类“首单”项目
仅就年内的情况看,具备资质的券商已投身各地碳市场。如年初上海环交所完成了首批7笔上海碳市场回购交易业务,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宝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等券商均有参与;7月,上海清算所支持华泰证券、申万宏源落地其首单上海碳配额远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
除了基本的财务指标之外,奈飞的股票表现还与其净新增订阅用户数量挂钩。奈飞的股价在2022年暴跌了51%,原因就是用户增长停滞,其用户数量在当年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不过,在推出了含广告的订阅服务、以及打击共享密码之后,奈飞的用户增长在2023年出现了反弹,并推动该股在2023年上涨了65%。
台积电还将更新当前季度和全年业绩展望,包括在加紧扩大生产之际的资本支出。台积电正斥资数十亿美元在海外建设新工厂,其中包括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650亿美元建设三家工厂,不过该公司表示,大部分制造业务将留在台湾。
田利辉称,由于现阶段券商尚不能直接进入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它们可以选择在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性碳交易平台或是自愿性质的碳市场上先行尝试。“为了积累经验并建立品牌影响力,券商一方面可以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各类‘首单’项目,如首次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交易等,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碳资产管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碳排放监测、报告编制、减排策略规划等服务。”田利辉说。
东证期货宏观策略高级分析师王培丞在12月25日发布的研报中也指出,目前全国碳市场尚未允许任何非排放单位入场交易,“待碳市场充分扩围,交易主体类型也将更为丰富,为履约企业提供更多金融工具,从而显著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
田利辉同时分析,券商目前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存在专业人才短板等方面的挑战。他提到,碳排放权交易涉及复杂的规则和技术知识,对于大多数传统券商而言,缺乏足够的专业团队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及产品设计是一个现实问题。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丁丹:dingd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股市如何做杠杆